找到相关内容28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芒鞋踏遍亚美洲的五台山华严行者——寿冶法师

    牵住野马,收回放心,排除杂念,专注一境,将思维集中到一点上来,心境就会安宁,浑身也觉轻如鸿毛,呼吸也会似有似无,,杂念便会自然消失。由于五台山这一特殊的气候和自然环境,乃至天赋予它的这种奇花异草,都...

    肖 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2266804.html
  • 从庙产管理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教关系——以1927—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

    佛教界的这种抱怨是有其道理的,应把教徒个人与所在寺庙区别开来,不能因为教徒破坏清规、违反党治及妨害风俗,就废止或解散寺庙。  3.关于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平等地位问题。由于《寺庙管理条例》专注寺庙,不涉其他...

    陈金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566852.html
  • 评元晓关于《大乘起信论》的疏解

    的“止观”说,仅仅是作为他的大乘“止观”说的修持方法,其止观所对之“境”,即止观修持的内容,则属于他本人的。因此,“九种住心”全在令心专注于其“唯识道理”上;“四种慧行”则成了指导和控制“九种住心”的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867234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四)

    甚至半小时。工作时不要老是抓著工作不放,读书也不要老是想著读书。身体会疲劳,心也是会疲劳的。心专注在一件事上太久就会疲倦,这个时候你就要善待自己的心,让自己的心休息一下。你可以透过观想、你可以听音乐、你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167453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五)

    入定最简单的方法,第一是身体要先定下来,“身”不定“心”就很难定。第二要关闭自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不要攀缘外境。第三要注意自己的意根,找一个目标,或以呼吸或者观佛像或看经典或听声音,让自己的心专注在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267454.html
  • 入密的几个步骤

    ),这就彻底地与人的欲望泉流融合到一起,使你这个“个体”出生以前人类就已积累的能力和经验,被开掘出来,智慧得以升华。佛教到了密宗时代,特别是无上瑜伽部以修中脉、调气息、专注一处为特点,重视外修对内修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467561.html
  • 色心诸法之分析(1)

    念谓于曾习令心明记不忘为性,定依为业。定谓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胜、智依为业。慧谓于所观境〓择为性、断疑为业。  3十一善法,自他俱利、二世俱利,性离愆秽,胜过恶故,名之为善,即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367628.html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型态来进行的,因为这种隔离式的、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学院教育,固然有专注不受外在人、事影响及按计画学习的优点。但也恰好如此,而与日后学僧所要投入的僧社会完全隔离了,从而使得学僧失去了学习如何在真实的僧社会中...。如今若各个僧教育单位,能依上述的学程标准,各自依其因缘而专注于一、二学程的教育,则学僧亦能约其自身之因缘与意愿,选择适当的学习环境薰学。如此一来,整体佛教僧才的培养,必能渐渐趋于整合与一贯,同时也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(365则)

    过关,就要不断地去面对、去经历。  252、什么叫禅定?心专注一个境当中而不散乱。  253、你修行的层次越高,自身的变化越大,这样对别人的影响也越大。  254、观照自己的心,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267681.html
  • 少林问禅之:“万法归一一归何处”集评

    而不是专注于静坐呼吸、闻法学习等可以解决的。“明心见性”,就是“开示悟入佛之知见”(《妙法莲华经》)。此“佛亦非相”就是“自性实相”禅者,离相,“知诸法空相,即见如来”,通过认识自己“人人本有的清净...

    照行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67720.html